液体生物燃料生产的粮食安全风险
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世界碳排放限制不断收紧的背景下粮食和燃料需求增长带来的挑战
巴西:用甘蔗生产乙醇[FAO/G. Bizzarri]
Andrea Rossi和Yianna Lambrou
全球对液体生物燃料需求的增长可能影响到粮食安全的三个层面——供应数量、获取渠道和稳定性。为液体生物燃料生产服务的大规模种植园对投入品的要求 很高,可能会使土地和水等其他资源从粮食作物上分流。此外,由于这些种植园收益丰厚,可能会占用优质良田,从而减少了可用于种植粮食和口粮作物的土地的数 量。
农业生物多样性可能因此丧失,这对农村生计和长期粮食安全均将构成严重威胁。畜牧业对农村家庭的粮食安全十分关键,但液体生物燃料生产会造成牧场面 积减少,而且随着用于液体生物燃料生产的农产品数量的增加,牲畜饲料的价格将上涨,因此,它可能对畜牧业造成负面影响。在所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 对粮食供应数量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液体生物燃料生产对粮食获取也产生影响。新兴的液体生物燃料产业是食糖、油籽、棕榈油和木薯等农产品需求的新的快速生长点。加上收入和人口增 长、不利天气条件及新增贸易壁垒和出口限制等其他因素,推动了粮食价格的走高。一些研究试图对液体生物燃料生产对粮食价格的影响进行测算,但结论莫衷一 是。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估计,按加权平均值计算,2000-2007年期间液体生物燃料需求增长对谷物价格涨幅的贡献率为30%。
粮食、饲料、燃料价格同步上涨
预计今后粮食、饲料、特别是燃料对农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据经合组织/国际能源机构估计,2008年至2017年期间,世界植物油产量的 20%和世界粗粮产量的13%将转向液体生物燃料生产,而2007年分别为9%和8%。在今后液体生物燃料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方面,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预 测,2020年油籽和玉米的实际价格将比液体生物燃料生产维持2007年水平的情境分别高出18%和26%。经合组织/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单是考虑当前对 生物燃料的扶持措施,2008-2017年期间植物油价格就将上涨约19%、玉米约7%、小麦约5%。
粮食价格上涨为发展中粮食出口国带来了机遇,它们的出口收入将增加;同样,在家庭层面,粮食净生产者将从粮价上涨中得益,收入的增加可能提高这些家庭的粮食获取水平。
但在52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43个国家为粮食净进口国。粮价的大幅上涨将威胁这些国家的贸易平衡,从更广泛意义上说还将影响到它们的宏观经济稳定和 整体经济增长;这些国家在满足国内粮食需求方面的努力也将举步维艰。经合组织/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显示,由于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且价格波动率大,这些国家的 脆弱性将大为加剧,粮食供应充满变数。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是从全球市场向当地市场传导的,因此食物净购买家庭,尤其是那些没有机会从事液体生物燃料生产的家庭(如女性户主家庭)也将受到 负面影响。最不发达国家、尤其是低收入缺粮国的多数家庭均属于食物净购买者类别。例如,在马拉维和孟加拉国,属于主食净出售者的家庭分别仅为11.8%和 15.7%,其中农村地区比例较高,城市地区比例较低。在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农村贫困家庭当中,净出售者的比例甚至更低:孟加拉国为8.6%,马拉维为 7.6%。
贫困家庭的食物开销
农村贫困家庭的食物开销占总开支的50%-70%。此外,在低收入家庭,玉米和小麦等主食产品占食物开销的比重较大。这些家庭的粮食获取可能受到较 大影响。另外,粮价上涨降低了食物净购买家庭的购买力,从而影响到其他物品和服务的购买,例如饮用水、卫生保健、教育和照明等,而所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都是 营养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家庭成员的福利和健康。
粮价上涨导致的福利得失在女性户主家庭与男性户主家庭之间的分布似乎并不平均。粮农组织发现,在全国、农村和城市各层面的大部分取样中,与男性户主 家庭相比,女性户主家庭蒙受的福利损失较大,或获得的福利收益比例较小。无论从人口整体还是从最贫困群体的层面看情况都是如此。
在女性户主家庭在贫困家庭中所占比例较大,即处于贫困的可能性较大时,预计这些家庭的福利损失也较高,原因是与较富裕家庭相比,较贫困家庭的食物开 销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较高。但即便是在男性户主家庭在贫困家庭中比例较大时,女性户主家庭蒙受的福利损失仍可能较大,例如尼加拉瓜的情况。这是由两大因素导 致的。首先,在各种不同背景下,在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妇女用于食物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往往大于男子。其次,如上文所述,女性户主家庭享有的土地、资 金、技术和市场渠道少于男子,因此从事商业化农业生产的能力较低,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获益的能力也较低。
最后,液体生物燃料需求的增长可能加剧粮食价格的不稳定性。这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包括妇女)尤其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由于他们参加创收活动的渠道有限,这些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往往特别易于受到长期和暂时性粮食不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