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侵蚀全球40%的作物,损失高达2200亿美元
草地秋夜蛾侵害的玉米。
©Photo: ©FAO/Edward Ogolla
2021年6月2日,罗马 -周二发布的科学评估认为,在气候变化作用下,危害主要经济作物的植物有害生物变本加厉,对粮食安全与环境的破坏日益增加。
研究题为《气候变化对植物有害生物影响的科学评估-预防和减缓农业、林业和生态系统植物有害生物风险的全球挑战》,由粮农组织主持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秘书处支持完成,是本月即将结束的"国际植物健康年"重大倡议之一,由意大利都灵大学教授Maria Lodovica主笔,与来自全球各地的10名作者共同撰写。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发布会上说:"这项研究的重大发现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有害生物变本加厉,传播能力更强,覆盖面更广。"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威胁植物健康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屈总干事补充说。
据粮农组织估计,每年,全球产出的作物中有40%因有害生物而白白浪费;植物疫病给全球造成2200亿美元经济损失,入侵性有害生物至少造成700亿美元损失。
气候变化助长植物有害生物扩散
此次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加快有害生物在农业和林业生态系统传播速度,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北极、寒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比如,只需一个异常温暖的冬季,就会助长入侵性有害生物定殖。
以草地秋夜蛾(侵害玉米、高粱、小米等作物)和实蝇(侵害水果和其他作物)为例,一些有害生物已因气候变暖而散播得更广。另一些有害生物,如全球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沙漠蝗虫,则因气候改变迁徙路径和地理分布。
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作用下已经或可能变得更加猖獗的15种植物有害生物。
新发植物疫病中半数伴随全球旅行和贸易传播,在过去10年中,规模扩大了3倍;而其中第2大诱因就是天气。
研究强调,有害生物一旦定殖,就难以根除;且防治工作耗时多,成本高。
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有害生物传播和程度加重威胁粮食安全;首当其冲的莫过小农、依赖植物健康谋生的人群和原本就身处粮食不安全国家的民众。
入侵性有害生物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诱因之一。
减缓影响 保护植物与作物
研究为减缓气候变化、保护植物健康提出多项建议。
其中一项主要建议就是增加国际合作,有效防治植物有害生物:一方松懈,八方遭殃;一方警惕,八方收益。
此外,还要加强措施,防止贸易和旅行传播有害生物,调整植物保护规程。
研究还指出,要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有害生物和植物健康的影响;也要加大投资力度,巩固国家植物检疫系统和架构。
屈总干事强调:"保护植物健康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保护植物健康是我们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芬兰农林业部常务秘书Jaana Husu-Kallio、赞比亚农业部常务秘书Songowayo Zyambo、植检委前主席Francisco Javier Trujillo Arriaga纷纷响应屈总干事的发言。
3位高级别嘉宾称赞此次研究为提高气候变化和植物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了指南,并对《2020-2030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战略框架》表示支持。《战略框架》认为,评估和管理气候变化对植物健康的影响是这10年中全球植物健康社区需要解决的8大发展议题之一。
芬兰和赞比亚在"国际植物健康年"和相关倡议发起和推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退化
粮农组织坚信,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退化的挑战环环相扣,必须三管齐下,同时应对。
比如,落实《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植保公约》)的国际植物检疫标准,防止植物有害生物引入和传播,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愿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及其他行动方加强合作,在国际气候议程中充分体现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屈总干事表示。
粮农组织会继续支持成员国,提供技术和科学顾问,抗击沙漠蝗虫和草地秋夜蛾等危害全球粮食安全的植物有害生物。
虽然"植物健康国际年"即将接近尾声,粮农组织与各合作伙伴会再接再厉,继续宣传保护植物健康对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植物健康国际年简介
联合国宣布2020年为"植物健康国际年"。由于新冠疫情,活动延长至2021年7月1日。本次研究的发布活动由《植保公约》秘书处主办,为"植物健康国际年"收尾。
Adel Sarkozi 粮农组织媒体办公室 (罗马) (+39) 06 570 52537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