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可以培育更智慧型农业,粮农组织总干事在联合国小组会议上称
左起: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联大主席Tijjani Muhammad-Bande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Jorge Chediek。
©Photo: @FAO/Kena Betancur
2020年2月12日,纽约 - 降低令人难以接受的饥饿水平,将"取决于我们转变农业部门的能力",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今日在纽约的高级别小组会议上表示。
"我们需要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更智慧型农业,其应当能够对小规模生产者、渔民、牧民和土著人民在粮食生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回报,"他说道。
总干事是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互动对话"应对饥饿: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促进农业转型"上发表上述讲话的。该对话由联合国大会(UNGA)主席召集。
"饥饿是当今时代不该承受的一种苦难,"第74届联大主席提贾尼·穆罕默德-班德(Tijjani Muhammad-Bande)严肃地说道。"我们拥有能够消除饥饿的技术能力和其他资源。"
零饥饿的努力必须也必将"融入消除贫困的总体框架",穆罕默德-班德先生补充说。
根据粮农组织《2019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按营养不足发生率衡量,全世界有超过8.2亿人正在遭受饥饿之苦,同时有20亿人经常陷入中等程度的重度粮食不安全境地。
合作途径
过去40多年来,粮农组织一直活跃在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的最前沿,共筹集了3.7亿多美元的项目资金,并向80个国家派遣了20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以促进解决方案和技术的实地运用。屈冬玉指出,此类交流可以有效地向小农传播可持续和气候友好型农业知识、经验和技术。
出席今日对话的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提供技术支持、获取融资和气候与风险减缓工具、市场准入和存储设施,以及研究和技术等领域,需要制定有利于小农的关键政策干预措施,以满足其特殊需求。量身定制的合作安排有利于设计可逐步推广和促进自力更生的地方解决方案,对于长期受粮食不安全困扰的国家,其生产和社会部门需要获得财政资助才能落实此类安排。
总干事说,他去年发起的"手拉手"倡议有助于实施具有高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项目。该倡议旨在确定农业潜力与实际发展之间差异巨大的领域,并具体针对这些领域开展投资,以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和饥饿。
"其目标是弄清在哪些领域推行投资、创新、政策和体制变革,以及如何推行此类举措以加速农业食品系统转型,进而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屈冬玉称。
开展计划行动的关键是加大与不同行动方团体之间的合作,扩大长期坚决主张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的国家的阵营,与学术和研究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并加强与私营部门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实现规模影响"所必需的,总干事指出。
粮农组织将为其成员国提供差异化的能力建设支持,为捐助方和受援方同时提供支持,"以使各国能够有效地管理交流活动,开展富有影响力和互惠互利"的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
"粮农组织可以做很多事情,"总干事指出。"携起手来,我们可以采取更多行动,更快、更切实地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