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马拉松论坛号召各方团结合作,共同维护粮食安全、保护地球
在哥伦比亚农村移植山药。
©Photo: ©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 / FAO
罗马及通过线上参与的世界各地,2021年4月22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博士今天参加了"粮食助力地球"线上全球马拉松论坛,他在发言中强调,可持续性是"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跨领域的主题,体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有活动、干预措施和倡议之中"。
屈冬玉博士参与的是可持续发展全球24小时马拉松论坛的中国段互动。这场全球马拉松论坛特意选在地球日这一天,从澳大利亚开始,根据时区再由亚太地区、中东、非洲、欧洲和美洲依次接力,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每个接力点会举办一个一小时的论坛,聚焦主办国面临的具体挑战,分享全球相关最佳实践。
论坛的发言人中有专家学者、高级别政策制定者、土著社区代表、青年代表,还有来自环境、农业、粮食安全等交叉领域的各利益相关方。
本次活动由粮农组织和意大利非政府组织"未来食物学会"(Future of Food Institute)联合举办。一直以来,未来食物学会与粮农组织密切合作,致力于保护农业粮食部门的专业知识和传统做法,同时促进相关创新和创业潜力。学会主席Sara Roversi本次在公认的地中海饮食之都-意大利南部小镇波利卡(Pollica)以线上参会的形式主持全球论坛,她表示,未来食物学会为与粮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而自豪;同时,她强烈呼吁"以全面的方式打造更可持续的粮食体系"。
在中国段互动的开幕致辞中,粮农组织总干事强调,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绝不能纸上谈兵,需要"进行可行的设计,并采取务实的具体措施"。屈总干事以四个"关键要素"进行解释。
四大要素,四个更好
首先,亟需"制定适当政策,扶持农业的生产、加工、贸易和投资"。第二,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改善宽带、道路连通性和冷链等基础设施。第三,大力发展科学,推动创新,包括社会、体制、金融和技术的创新,利用生物科技研发新品种,使用无污染化学品。第四,建立伙伴关系和新的业务模式,保障跨区域的粮食贸易流通和可持续的食物供应。
总干事将这四大关键行动要素与粮农组织的"四个更好"结合起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他祝贺中国取得的减贫成果,并呼吁中国科学家积极与政策制定者互动,让中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榜样"。
未来食物学会主席Roversi也表达了对合作的支持,并引用可持续发展目标17来说明,需要促进协作,以实现其他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她说,"每一个人都需要负起责任","粮食助力地球"可以提供一个框架,用"全方位生态"的棱镜从各个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政治、经济、人类和社会的视角。
中国:从减贫到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博士在发言中回应了粮农组织总干事对中国减贫成果的祝贺。樊博士表示,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目前仍然遭受着污染、资源退化和隐形营养不良等问题,比如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
在谈到国家优先考虑时,樊博士也呼应了屈总干事的"四个"的原则。樊博士提到,中国应沿着四条轴线推进转型:建立统筹考虑营养、气候变化、农业的协作机制,以改善治理;推动营养、零碳排放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打造"共赢";提高投入,保障健康、营养食物的生产;加强国际协作,让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舞台更好地发声。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杨庆文博士也参与了论坛并发言。他主要阐述了在中国这一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会遇到的挑战。杨博士解释道,中国拥有超过1400种作物,超过700种家畜以及不少于4000种鱼类。
第三位中国学者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成升魁博士,他从北京参加了本次线上全球马拉松论坛,发言的主题聚焦于可持续性政策中的消费环节。成博士表示,上一个十年的后期所作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的所有食物中,有27%遭到损失或浪费-这恰好回应了粮农组织总干事的发言,他也同样提到粮食损失和浪费严重影响着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
成博士还提到,中国的食物浪费主要集中在餐饮业。根据他的测算,浪费的食物足够养活三千万至五千万人。最后,成博士提出了防止浪费的政策建议作为总结,并再次强调,从国家部门到每一家餐厅,各方加强协作,才能更好地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让杜绝食物浪费的理念"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