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家重点应对和遏制埃博拉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动物源疾病疫情
乍得牧民在照看他们的骆驼群。
©Photo: ©FAO/Carl de Souza
2016年1月28日,罗马 - 埃博拉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动物源传染病的威胁将会长期存在,并有可能爆发重大疫情,或在近期出现新的疾病威胁,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胡安·卢布罗斯周二表示,并提醒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在全球蔓延。
粮农组织认为,若要在未来更好地实施疫情评估和管理,政策制定者必须拟定综合研究计划,就近期出现的两种疾病的传播动态和传播模式提供已有和未知信息的详细说明,同时促进合作,加强监测和诊断网络。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助下,粮农组织于本月初邀请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参加了在罗马举行的埃博拉和中东呼吸综合征技术会议。
卢布罗斯指出:“我们对这些疾病的了解仍非常欠缺,包括它们向人类和动物潜在宿主传播的方式,其流行病学和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以及对家畜饲养或狩猎社区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农组织长期致力于强化合作和信息共享。本月举行的几次会议在这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所涉及的问题从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到供应链和行为学研究。与会者为制定现行和计划内有关活动的综合路线图献计献策,所涉领域包括实验室研究、测试开发、监测、培训、了解危险做法和确定预防措施。
研究工作是认识和减缓新发人畜传染病风险的关键,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卫生局高级技术顾问安德鲁·克莱门茨说。“认识疾病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协调利用人畜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并了解动物价值链如何促使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他说。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国家在预防、发现和应对传染病威胁的能力。过去10年来,粮农组织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在此领域成功开展合作,”克莱门茨以亚洲H5N1型禽流感应对工作为例补充说。
粮农组织动物卫生处致力于促进工作协调,以确定哪些动物是病毒宿主或中间宿主,其地理分布,有利于疾病传播的人类和动物行为,病毒的传播机制,以及促使或减缓疫情的生态和社会因素。
埃博拉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14-2015年西非地区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导致1.1万人死亡,超过两倍的人受到感染。虽然自1994年以来埃博拉疫情增多的情况被广泛认为与人类进入非洲林区并与受感染的野生动物接触有关,但在城市化和土地使用政策背景下的病毒生态学是否发生变化仍是令人关注的问题。
另一个未知情况是,家畜在野外条件下是否可感染该病毒。实验研究表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猪可将疾病传染给其它猪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而身处疫区的狗对病毒产生了免疫反应,但它们在传播网络中的作用却从未得到论证。
未来几年将重点解决上述和其他相关问题,而此次会议为今后在研究和实地之间开展合作铺平了道路。粮农组织将实施一项大规模实地计划,加强对人畜间疾病动态,以及共享环境的认识 -- 包括野生动物,因为狩猎活动被广泛视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野味是数百万社区获的优质营养的重要来源。为此,粮农组织正在开发一个“风险通报工具包”,为当地社区提供一种快速和文化上适宜的方法。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是近期在全球范围出现的公共健康威胁,可导致严重的人类病毒性肺炎,最早于2012年在沙特发现。迄今,该疾病已导致超过500人死亡,确诊病例则接近该数字的三倍,而最新病例是一位赴泰国旅游的阿曼公民。
若干研究表明,单峰驼及其制品是病毒向人类传播的主要途径,尽管(与埃博拉病毒一样)不能排除蝙蝠作为宿主的可能性。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感染人群主要在沙特阿拉伯,但也出现在邻近的卡塔尔、约旦、阿曼和也门。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也报告了几宗赴近东区域旅行后感染该病毒的病例。然而,令人更为担忧的是该病毒与骆驼的潜在联系,因为在索马里、苏丹、肯尼亚和尼日尔骆驼种群数量最大,而且与人们的生计、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与会者敦促进一步重视与骆驼相关的工作,包括加强医疗保健和贸易法规。
粮农组织的会议决定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开展比较研究,了解为什么在非洲的骆驼中发现了该病毒但却没有人类感染的报告。
基于过去发表的宣言,会议还同意促进更积极的野外监测工作,以便更准确地掌握传播模式、免疫期、宿主范围,以及骆驼的饲养、交易和进入价值链的不同方式。会议还决定开发更多血清学检测方法,建立多类型生物样本库,开展旨在确定表型的不同菌株实验性感染,以及开发分子工具。
作为会议的后续行动,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探索建立一个中东呼吸综合征科技网络。
Christopher Emsden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291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