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协调举办全球会议,探索激发潜能新出路
2021年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科学日” 全体会议。左起: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兼峰会咨询委员会主持人阿明娜·穆罕默德;2021年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特使艾格尼丝·卡里巴塔;2021年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科学小组主席约阿希姆·冯·布劳恩。
©Photo: ©FAO/
2021年7月8日,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博士今天指出,科学、技术和创新对于加速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应对饥饿和营养不良至关重要。
总干事出席"科学日"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该线上会议于7月8-9日由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科学小组主办、粮农组织协调举办。
屈总干事强调,应采取整体统筹、协调的方针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并指出:"善用科学、技术和创新,是这一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应以科学方式确定协同增效,进行权衡取舍,推动基于实证制定政策。"
总干事强调,创新既包含技术、社会、制度、政策和金融方面,又包含新的思考方式和协作模式。"为产生广泛影响,我们必须建立推动转型的新型伙伴关系,包括与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合作,"总干事表示。"我们还应倾听农民的声音,而不只是征求科学家的意见。"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在活动上发表视频讲话。她指出,一味提高生产力,不足以推动粮食体系转型,还需要考虑与人类和地球健康的关系。她提出,必须借鉴土著人民粮食体系的实证和经验,并肯定有关各方尤其是妇女和青年的作用,赋予他们权能。
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特使艾格尼丝·卡里巴塔在活动上发言强调,食物、文化和身份认同之间紧密联系,考虑地方背景对于粮食体系转型至关重要,科学可提供真实准确的实证依据,供政策和投资决策参考。
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科学小组主席约阿希姆·冯·布劳恩也指出科学应对文化问题保持敏感。他承诺小组全体28位科学家都将尊重土著、传统和民间知识。
"科学日"邀请了约3 000位公共和私营部门、研究机构和民间社会人士参加,一同探讨科学、技术和创新如何能够更好促进实现健康膳食,确保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会议讨论的问题包括发展生物科学,推进农业粮食体系数字化,增加科学和创新投入,促进小规模粮食生产者、土著人民、妇女、青年和私营部门参与粮食体系转型。
粮农组织首席科学家、科学小组成员伊斯玛罕·埃洛阿菲谈到该活动对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的贡献时指出,"从我们掌握知识到真正在实地落实,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应以新的业务模式广泛利用创新,促进平等获取科学和创新,不让任何人掉队。"
科学小组是由联合国设立、世界各地一流科研人员组成的独立机构,负责确保以健全的科学和独立性,为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及其成果奠定基础。
小组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由科学驱动的创新方案,旨在带动并加速粮食体系转型,实现峰会目标并消除饥饿。创新包括生物科学和数字化创新,可改善人们膳食和健康,提高农产品生产率、易获性和可负担性,恢复生态效益。
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旨在加强全球各界认识,并牵头采取行动,为所有人建设一个公平和健康的未来,听取世界各国民众的呼声。粮农组织将于7月23-29日在罗马举行粮食体系峰会预备会。
"科学日"的成果将为峰会的预期讨论内容、建议成果和承诺提供参考。
7月5-7日先于"科学日"独立举办了40多场会外活动,邀请各方伙伴分享其对科学、技术和创新如何能够驱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看法。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