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有效办法,促进社区自我学习

粮农组织启动全球平台,聚焦农民田间学校的成功要素

中非共和国姆拜基正在开展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应对行动,以解决艾滋病病毒和性别不平等问题。

©Photo: ©FAO/Riccardo Gangale

14/02/2018
2018年2月14日,罗马-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基于社区的农业培训和教育办法,它能够帮助小农应对复杂的挑战,因此,目前全球各国对该办法的需求与日俱增。

农民田间学校通常包括约30名学员,他们在农忙季定期见面,以确定遇到的共同问题,并在各自的农业生产区寻找解决方案。尽管学校里有老师,但是农民田间学校鼓励学员通过亲自动手获取相关知识,以便培养多种新的社会和专业技能。粮农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创立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如今,它为90多个国家的农民田间学校提供支持,仅在非洲就有70个农民田间学校项目。目前,全球共有超过1200万"毕业生"。

粮农组织正高度依赖农民田间学校倡议来促使小农使用简单、可负担和持续有效的办法消灭非洲出现的秋夜娥。这种新出现的害虫对作物和粮食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农民田间学校有助于发展可持续农业做法,利用生态学知识来管理复杂的农业生态系统,并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负责计划事务的粮农组织副总干事Dan Gustafson说道。"农民田间学校自创立之日起便一直在推出创新做法。持续的学习和创新是不断应对农业领域的新挑战所必需的。"

农民田间学校有效地将传统农业推广计划所采纳的技术转让办法转变为一种涵盖面更广的农村知识交流服务,帮助小农改善了管理技能。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民田间学校需求,粮农组织搭建了一个全球农民田间学校知识平台,该平台的合作组织超过15个,它们将协助各方获取最佳做法和具体专长。

该平台是粮农组织为促进可持续农业而正在开发的七种新型全球知识产品之一,其目的是在农民田间学校准备快速扩张时加强其质量控制。平台拥有一个关键资源图书馆、专家在线简历、新闻功能、以及一个包含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从业人员的全球邮件讨论组。

"全球知识产品旨在促进创新,并支持各国努力探索,以能够改善自然资源管理、农业生物多样性、收入、生计和气候变化适应力的方式,整合农业、牲畜业、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粮农组织可持续农业战略计划负责人Clayton Campanhola表示。

基层教育的诸多好处

粮农组织于1989年在东南亚地区成立第一家农民田间学校,其重点关注综合虫害管理做法,以应对因稻农过量使用杀虫剂而导致褐飞虱天敌被消灭所引发的褐飞虱虫害。

基于社区的农民田间学校做法为一系列其他作物和问题带来了积极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土壤健康、土地和水资源管理、牲畜、农林业、农渔系统、灾害风险减少、营养、企业发展和市场准入。

田间学校计划帮助印度安得拉邦的农民了解和监测可用的地表水,使其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旱季种植的作物。在尼泊尔,田间学校聚焦授粉服务的价值,提高了种植高价值水果和蔬菜的能力。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设计了提高厨房菜园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产出的办法。在中国云南省,得益于粮农组织领导的农民田间学校项目,农药使用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作为一种持续的成人培训和教育,农民田间学校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促进性别平等和赋权于依赖农村生计的人群,提升了学员的软技能。在乌干达的冲突后地区卡拉莫贾,农民田间学校要求学员一起在田里干活,并让更多人有机会在地方社区发表意见。这种做法取得一项成果是,社会凝聚力得到极大提高,因为妇女对自己的意见和经验得到认可表示欢迎,与此同时,复员士兵对参加农民田间学校后的地位和安排表示赞赏,有些人甚至欢呼称田间学校能让他们少喝点酒。

农民田间学校办法的一大优势是,它依赖经人们传播的非统一化知识,使得解决方案能够十分契合当地的农业生态条件,这是传统的推广或研究系统所无可比拟的。为了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我们必须从投入密集型农业过渡至基于知识的可持续农业集约化做法,这种过渡从本质而言,必须适合当地具体条件。同时,田间学校还采用以人为本的做法,并开发了生态文化工具,促使人们能够对环境挑战做出合理回应。

粮农组织新推出的农民田间学校全球平台旨在为本质千差万别的实地项目提供一些统一原则。以粮农组织开展的非洲秋夜娥虫害应对行动为例,该项目展示了农民田间学校计划是如何利用各项专长,特别是来自其他洲的、已经学会如何应付该虫害的人员所具备的专长,并通过精密的网络加以传播,以应对粮食安全和农村生计所面临的严重威胁,这是全球平台能够为从业人员和农民增值的另一种途径。
联系方式

Christopher Emsden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291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