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创新研究,绘制城市—农村辐射区域图,为加强统筹协调农业、服务业和粮食农业体系相关政策与规划指明方向。
非洲南部城市—农村辐射区域图。
©Source: ©FAO
2021年1月11日,罗马-全球仅有不足百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真正的边远地区,因此人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城市形态对粮食体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荷兰特文特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开拓性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
根据该研究发布的论文,小城市和城镇以及受其影响的农村地区(称为辐射区域),对人们的生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论文于今天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称"通过绘制全球城市-农村辐射区域图,我们发现了服务获取不均等的问题"。低收入国家近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居住在小城市及其辐射区域,因此上述问题尤为突出。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Andrea Cattaneo,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学家Theresa McMenomy,以及荷兰特文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对地观测学院教授Andy Nelson是论文的作者。他们表示,研究成果"具有深远的政策意义,涉及从获取卫生服务到构建城市-区域粮食体系等多个领域,将促进人口流动朝通勤增加、移徙减少的趋势转变。"
通过使用多个空间数据集,计算农村人口到达邻近主要城市中心所需时间,研究发现全球近40%的人口生活在城郊,且均匀分布在大中小城市的周边。研究结果对当前发展论述与规划都将大城市放在核心位置的做法提出了质疑。研究认为,城郊地区经常陷入政策漏洞,因为政策要么服务城市居民,要么服务农民。这凸显出城乡行政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更好地帮助这些中间地带的人口利用与城镇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优势,更加便捷地获取教育、服务、就业机会。
论文开头列出了边远地区的人口数据,即以实际可利用的交通方式计算,从居住地到人口两万及以上的城市路程超过三小时的人口数量。这一数字低得惊人-所有人口超千万的国家中,只有马达加斯加、尼日尔、津巴布韦三个国家居住在边远地区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
"人们长时间习惯了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发展规划需要关注农村人口能否在其周边城市中心获得就业机会和服务,并认识到城市中心并不是孤岛,"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Cattaneo表示。
地图内容
该项研究完善了规划制定的范例,明确了"城市-农村辐射区域"的含义,阐释了城市中心与周边农村地区之间的联系。研究采用了1公里分辨率的网格化方法,方便在各国之间进行比较。
研究数据集将公布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 "手拉手"地理空间信息平台 上,成为全球规划工作者可以使用的公益信息,"连贯、详尽、多维度地展示城乡统一体的范例"。
特文特大学教授Nelson表示,"农业食品链连接了城乡地区。我们的数据集可以同时支持研究和政策制定,促进粮食体系转型,可持续地满足城市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研究结果显示,关于高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的说法过于简单。例如,低收入国家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这一数字比高收入国家高六倍。该现象既反映出富有国家对低密度郊区住宅的偏好,也表明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将方便人们居住得更远。人们无需花费更多时间,便可以远离当地"城市-农村辐射区域"的中心安家。
发人深思的是,证据表明,虽然世界40%以上的城市人口居住在大城市,这一数字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区域更是高达近50%,但若按比例计算,大城市功能运转吸纳的人口却要低于小城市。
在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国家,小城市和城镇及其辐射区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进一步改善非农就业机会、教育、卫生服务,改进当地粮食体系,完善土地利用策略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研究产生的数据可以支持在地域分析中考虑城市与其周围农村地区之间的联系。这一方法已经在高收入国家得到了验证,有助于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整合本地农业粮食体系,减少人口移徙。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