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可成为农村发展的催化剂

新报告阐述改良价值链带来的“寂静的革命”和小城镇的积极作用

农产品有助于提高城市营养。尼日尔马拉迪市场的水果商贩在卸载南瓜。

©Photo: ©FAO/Giulio Napolitano

27/03/2017
2017年3月27日,罗马 - 根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和粮农组织新近发表的一份报告,对城市化实施可持续管理给重塑粮食和农业系统并造福城乡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机遇。

"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有助于增加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依靠个体和家庭农业获取生计,"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说。"这将为发展中国家那些留守农村的人创造宝贵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同时还促进城市健康食品的获取。"

"但是,城市需求的增长未必能使小农受益,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抓住机遇,同时避免日益城市化的不利影响,"他补充说,并强调了这些预期变化将给诸多方面造成压力,包括营养需求、稀缺的自然资源、就业和收入、人口迁徙等。

由粮农组织撰写主要章节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广泛阐述了一系列与城市化相关的问题。城市人口不断扩大的现象在非洲尤为明显,因为到2030年,该区域快速增长的人口大部分将生活在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地区的人口将在目前基础上增加约25亿。非洲和亚洲将占这一增长的90%。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说:"与农村贫困人口相比,城市贫民更容易受到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而且其家庭预算中食品支出所占比例更高。"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研究机构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成员。

重建价值链

鼓励城乡互利发展的一个方法就是开发价值链并打造"更有效和更具包容性"的食品体系,报告指出。

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认为,道路、广泛可靠的电气化、冷藏运输和储存设施的改善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且这种转型也将引导农民生产具有更高价值和更好营养的产品,这对于确保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获取适当营养至关重要。

报告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居民对当地生产的食品质量的担忧往往导致对进口品种的偏好。通过改进加工、碾磨、清理、营销、包装、品牌推广,甚至超市来加强国内食品价值链的垂直整合或将扭转这种局面。这种努力将创造大量的农企就业机会,并加强农业部门旨在提高生产力的投资能力。

报告介绍了当非农业活动靠近其生产单位时,农民如何受益更多。因此报告认为,促进中间城镇在协调城乡关系中发挥催化作用应成为决策者考虑的重要问题。报告引述的证据表明,小城镇周边地区可为小农提供更多产品销售机会和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小城镇还可成为人口迁徙的目的地,比大城市更有可能帮助农村穷人摆脱贫困。

"中等城市可以,而且常常是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效推动者",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说。强有力的城乡关系还有助于维护外迁人员与其家庭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中断将使农村和城市都受到不利影响。

一场寂静的革命正在来临

该报告对马铃薯、稻米和茶叶等主要农作物通过城乡价值链进入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城市的案例开展研究并注意到正在发生一场"寂静的革命"。

农民正在使用新型投入物,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放弃高产作物而选择质量较高的品种以满足那些愿意支付高价格的城市消费者的需求。新技术正在价值链的农场后部分蓬勃发展,例如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小农采用大型冷藏作业,这一做法为当地信贷体系提供支持并使农民有机会获得改良种子和投入物,而在中国包装及品牌大米亦得到快速发展。简而言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民和城市居民都有利。
联系方式

Christopher Emsden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291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