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总干事应邀在秘鲁首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就可持续增长促进韧性发展议题发表重要讲话
粮农组织总干事应邀在秘鲁首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就可持续增长促进韧性发展议题发表重要讲话
©FAO/César Guarniz
利马 — 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会议于今天出席“可持续增长促韧性发展”高级别专题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就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推动农业粮食体系清洁能源转型等重大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强调必须从生产、加工、贸易到消费等各个环节,对当前粮食体系进行全链条重构、全方位升级、全过程优化。
屈总干事首先以翔实数据深入剖析了全球粮食损失与浪费的严重态势:从收获到零售环节,粮食损失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我们投入14亿公顷农田和牧场,以及250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最终的产出却被白白浪费。与此同时,全球仍有18.1%的人口无力负担健康膳食,这一鲜明对比发人深省。
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屈冬玉总干事提出了明确的行动方案。他强调,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特别是要加强数据收集工作,确保精准排摸粮食损失和浪费关键节点、痛点和难点。屈总干事介绍说,粮农组织已开发粮食损耗指数和粮食损失应用程序等工具。这些工具提供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量化评估损失程度,为制定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屈总干事指出,“当前形势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既是时代命题,更是历史责任。这既是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的治本之策,也是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更是实现‘四个更好’的必由之路。”
他进一步补充说,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更好环境;保供保鲜、优质健康食物,促进更好营养;提质增效、增收惠农,创造更好生活;创新机制、提升效能,推动更好生产。”
能源转型,刻不容缓
在谈及能源转型时,屈总干事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建议。他指出,到 2050年,全球人口将接近100亿大关,粮食需求将大幅攀升,全球农业粮食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适应气候变化、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同时,确保粮食充足供应,已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
屈总干事强调,农业粮食体系能源转型刻不容缓。目前,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消耗了全球约30%的能源。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能源利用又产生了农业粮食体系三分之一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他呼吁,必须加快农业清洁能源转型,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能源,引领未来
在清洁能源领域,与会各方重点讨论了如何在亚太地区扩大清洁氢能等低碳能源的应用。
屈总干事特别指出,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粮食遭到损失或浪费,连同相关能源消耗,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代价。冷链环节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冷链系统,全球每年直接损失5.26亿吨粮食,占总量的12%。在全球饥饿人口持续攀升的严峻背景下,如此大规模的粮食损失令人痛心。
面对这些挑战,屈总干事指出,推动农业清洁能源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首先,要认识到为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全球年度清洁能源投资需要在2030年前增至4万亿美元,达到目前的三倍。其次,在制定国家政策和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时,要将农业清洁能源转型置于优先位置,构建起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制度环境。再次,要全力扶持农民采用绿色能源解决方案,让绿色发展真正触达基层、惠及基层。最后,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农业粮食部门各方平等获得必要的能源服务和技术,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屈总干事强调,二十年来,粮农组织一直与各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推动普及使用可持续绿色能源。这是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实现更高效、更包容、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四个更好”—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