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冬玉总干事强调,各级合作与供资保障机制对于植物健康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屈总干事在巴里会议讲话中指出,植物保护工作是食物丰富多样、人人享有食物权的重要保障。
©FAO/Christian Mantuano
意大利巴里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今天应邀出席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巴里举行的近东及北非区域国家政府部长会议暨2025年国际植物健康日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屈总干事指出,全球每年因跨境病虫害遭到破坏的农作物比例高达40%,各方亟需全方位拓展、多层级畅通合作渠道,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本次会议(5月12-13日)由地中海先进农艺研究国际中心(地中海农研中心)主办,旨在吸纳多方意见、统筹资源配置、凝聚战略共识,为《近东及北非区域植物健康战略》落地实施筑牢坚实保障。自1962年成立以来,地中海农研中心作为地中海地区政府间组织,始终发挥重要作用,携手粮农组织和近东区域植物保护组织(近东植保组织),共同制定综合性区域战略,秉持防控无死角的原则,全面应对跨境病虫害问题引发的广泛关切,同时高度重视健全成员国协调机制、优化虫害防治手段、推进能力建设。
屈总干事指出,植物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囿于单一层面的农作物安全,需要建立跨域联动、多维度交织的立体防护体系。他强调:“保护植物是维系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食物丰富多样、人人享有食物权的重要保障。”他还重申:“食物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本次高级别会议向世界传递出清晰而明确的信号:植物健康是近东及北非区域乃至全球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韧性发展的关键要素。
目前,蝗虫和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已对粮食安全、贸易流通和民众生计构成重大威胁。据估算,全球每年因植物病虫害所造成的粮食损失比例高达40%,由此带来的年度经济损失超过2200亿美元。
在战乱冲突和气候危机的双重冲击下,近东及北非区域早已不堪重负,而在植物病虫害肆虐之际,各国原本严峻的形势更是雪上加霜。此刻,萨赫勒地区沙漠蝗群大举跨境北迁,现已席卷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以及西北部非洲其他地区。单个蝗群覆盖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规模蝗群的成虫聚集数量多达8000万只,所过之处农作物均被吞噬殆尽。仅仅一天时间,蝗群消耗的粮食就相当于3.5万人的口粮。
屈总干事指出,跨境病虫害的传播不受国界限制,跨境侵袭的蔓延态势远超单一国家防控能力极限,“此类挑战绝非一国之力所能克服。”因此,屈总干事强调:“区域内与全世界各国应精诚团结、守望相助,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确保资金投入精准高效。”
粮农组织积极开展跨境病虫害防控工作
粮农组织持续开展监测预警,并推广创新环保的防控策略,积极推动各国采用可持续生态方法,有效防控跨境病虫害潜在影响。
作为粮农组织“同一个健康”方针的基石,植物健康与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环的失衡都将引发连锁反应。此外,植物健康在粮农组织“四个更好”(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理念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四个更好”作为指引粮农组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组织原则,为贯彻落实粮农组织《2022-2031年战略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