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中突出农业粮食体系要素,切实落实COP 15期间达成的里程碑式承诺
哥伦比亚的农民
©FAO/Patrick Zachmann/Magnum Photo
哥伦比亚卡利 — 当前,世界各国正致力于保护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物种,维系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万千生命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境,因此如何在立下雄心壮志后脚踏实地采取行动,成为了下一阶段的攻坚方向。
目前,全世界每11人中就有1人忍饥挨饿,更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将有5.85亿人长期面临粮食短缺。如果生物多样性得不到保障,可持续满足世界人口粮食需求就无从谈起。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以今年第16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 16)为契机,全力协助成员国将郑重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生物多样性目标往往让人联想到外来物种、原始荒野和自然保护区,但各国要想在该领域有所建树,关键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农业粮食体系中,不仅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可持续管理。
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农业粮食体系在应对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土地管理等严峻挑战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要在多边环境协定中重视农业粮食体系建设,在资源配置中实现质与量协调增长,并在国家规划进程和战略中充分突出农业粮食体系要素。”
COP 15两个阶段会议先后在中国昆明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举行,《生物多样性公约》196个成员国站在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一致商定23项2030年行动目标和4项2050年长期目标。COP 15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各国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在农业等领域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可发挥核心作用,推动政策和行动领域取得前沿突破,为加快保护工作以外领域进展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粮农组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扎赫迪主任指出:“各方齐聚卡利,应将远大抱负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推动国际各界持续关注并致力于推进以农业促生物多样性这一焦点议题。”
农业粮食体系广泛涵盖种植业及畜牧业、林业、渔业及水产养殖业,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各项行动目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周,粮农组织发布《通过农业粮食体系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阐述《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各项行动目标与农业粮食体系之间的联系。相关行动目标涉及生态系统恢复、外来入侵物种、污染、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土壤健康以及传粉服务。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将是构成粮农组织职责使命的一项长期核心内容。粮农组织在《农业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战略》及《行动计划》指引下开展生物多样性工作,着力建设韧性农业粮食体系,有效应对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
粮农组织是负责监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约25项标题指标、组成指标和补充指标的监管机构。
粮农组织发挥COP 16平台优势,发起多项重要举措
粮农组织积极参与COP 16峰会期间系列活动和推介会,包括启动一个由德国供资的“非洲森林景观恢复倡议”(AFR100)配套项目,目标是到2030年协助非洲恢复1亿公顷退化土地。
2024年10月22日,哥伦比亚政府在卡利举行特别活动,隆重庆祝哥伦比亚批准《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正式成为 《条约》第153个缔约方。
作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30日被定为“恢复日”,届时将发布《行动目标2落实准则》。
粮农组织还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协助制定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确保在其中纳入农业粮食政策和实践。本组织迄今已为40个成员国提供这方面协助,同时致力于不断扩大支持范围,包括协助推进实施和监测阶段工作。
10月30日,在全球100多国有关部长出席高级别讨论会之际,粮农组织将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共同发起“农业粮食体系–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支持倡议”。该倡议将重点协助15个国家确定先进的金融工具、制度和机制以及创新的政策工具,以便鼓励农业粮食体系运用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生产实践,并衡量这类实践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加快落实《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粮农组织还将发布全新《农业粮食体系中国家自主贡献行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简报,深入探讨通过农业粮食体系实现气候适应和减缓目标的行动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以及如何确定这些高度相关的工作领域之间协同推进、相辅相成的效应。
其他出版物包括关于生态系统恢复、土地用途规划及森林保护、养护和可持续管理作用的指南和情况说明,以及介绍粮农组织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筹措投资资源情况的系列专题资料。
讲述粮农主张,积极建言献策
各利益相关方应以齐聚卡利出席本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为契机,切实落实COP 15期间达成的各项协议,同时牢牢把握有利机遇,在各自生物多样性规划和政策框架中突出农业粮食体系要素。
农业粮食体系可从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土地三个维度切入,为应对当前人类和地球面临的复杂严峻挑战指路引航。要在多边环境协定中重视农业粮食体系建设,并在国家规划进程和战略中充分突出农业粮食体系要素。面对近1万多亿美元资金缺口,当务之急是拓宽筹资渠道,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加大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行动力度,其中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尤为重要。
同时,必须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推广基于农业粮食体系的解决方案,促进小规模农民和生产者掌握运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必须秉持公平、普惠、性别平等的原则,力求效益最大化。
此外,农业粮食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但这也为实践中实现共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机遇。扎赫迪主任指出,土壤恢复工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为人类与环境带来显著的双重效益:在全球范围内,退化土地已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只要精准施策、有效推进,就有望提升物种丰度,加强碳封存,提高农业产量。
Christopher Emsden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291 [email protected]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