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提示相关风险,分析了禽流感、2022年以来贸易格局变化、水产品欺诈以及海运业净零排放目标的影响
©FAO
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粮食展望》报告表明,全球粮食商品市场前景相对乐观,除食糖外,所有商品产量预计都将增加。
报告指出,就核心农产品而言,全球大米、玉米、高粱和油籽产量预计将分别创下历史新高。但报告同时强调,全球粮食生产仍易受不利天气条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延宕持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
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表示:“虽然农业生产趋势看似稳健,但可能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正在增加。”
这份最新出版的半年刊报告对包括小麦、粗粮、大米、油料作物、食糖、肉类、乳制品和渔业产品在内的主要粮食商品的生产、贸易、消费和库存进行了市场评估和最新预测,还估算了全球食品进口费用总额。报告的特别专题章节则探讨了禽流感的影响、2022年以来贸易格局的变化、全球农业粮食体系中水产品欺诈的潜在诱因以及海运业脱碳对粮食进口的影响。
《粮食展望》还更新了粮农组织对2024年全球食品进口费用总额(FIB)的估算,预计较上年将增长3.6%,达到近2.1万亿美元。主要原因包括咖啡、茶、可可和香料的进口费用激增29.3%、果蔬进口费用增长8.1%以及肉制品进口费用增长5.6%。相比之下,其他粮食类商品的进口费用则出现下降,其中谷物进口费用降4.6%。
2025年,贸易紧张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进口量和价格(特别是热带饮品和动物产品等敏感产品),进而影响全球食品进口费用总额。其影响因国家和商品而异,取决于进口依赖程度和替代品可得性等因素。不利天气事件和供应链中断可能进一步推高进口费用。
《粮食展望》报告的其中一章特别专题探讨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对全球家禽业的影响。尽管过去四年禽流感疫情反复出现,禽肉出口格局仍保持稳健。2025年,全球第三大禽肉生产国巴西(占全球出口近30%)报告了该国首个商业家禽养殖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2023年全球鸡蛋产量达到9100万吨(约合1.7万亿枚),中国占比为38%,随后是印度和美国,分别占约8%和7%。通常只有约220万吨参与贸易,但2024年贸易量几乎翻了一番。因此,鸡蛋价格波动仍然是一个问题。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出现在蛋鸡养殖业,因为肉鸡的生产周期较短,且通常在封闭式饲养系统中养殖。
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升级为全球家禽业最严重的生物威胁之一”,从2022年至今仅在美国一国便影响了超过1.73亿只鸡。截至2024年底,疫情管理成本和养殖户损失总和已超过14亿美元。
由迁徙性野鸟传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变异株长期以来一直是一项严重挑战,但自2020年以来的疫情呈现出更持久、更广泛的模式,并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影响。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食品生产的影响尤其体现在蛋鸡养殖业,因为肉鸡的生产周期较短,且通常在封闭式饲养系统中养殖。
其他专题章节
《粮食展望》还包含了一系列关于其他关键热点问题的专题章节。 其中一章分析了自2022年以来的全球肥料贸易状况,指出俄罗斯在大多数主要肥料产品的全球出口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另一个章节则研究了全球谷物贸易格局的变化,指出占全球小麦、玉米和大麦出口总量近四分之一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均表现出韧性和适应能力。
在关于国际肥料价格的专题章节,对价格变化主要驱动因素的分析发现,2025年5月,氮、磷、钾肥料的一揽子平均成本为每吨437美元,低于2022年4月每吨815美元的历史峰值。
在“水产品欺诈”专题章节中,报告则试图分析其背后的经济诱因。由于全球水产品贸易量大、供应链复杂,同时许多产品在切片或加工后会失去可区分特征,因此水产品欺诈问题不断加剧。经济利益的诱惑可能导致诸如物种替代、虚报捕捞区域、将养殖鱼冒充为野生捕捞鱼等行为。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
Christopher Emsden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291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