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七国集团农业部长达成共识,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构建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意大利锡拉库扎七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全家福。
©FAO/Alessandra Benedetti
意大利锡拉库扎 — 周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意大利锡拉库扎举行的七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上,与七国集团农业部长、欧洲联盟(欧盟)农业专员、非洲联盟(非盟)农业专员,以及主要多边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建设韧性、公平、有效益、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重要议题。屈总干事指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征程已经过半,如果再不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更有力的行动,我们将很难如期实现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各种形式营养不良的宏伟目标。”
与会部长重申对于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坚定承诺。他们表示,七国集团致力于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并明确指出,建设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对于应对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至关重要。
屈总干事在会上详细介绍了粮农组织最新旗舰报告—《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重要结论。该报告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2023年,全球饥饿人口约为7.33亿,占全球总人口的9.1%。根据目前的预测,到2030年,饥饿人口总数可能只会小幅下降至5.82亿,这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零饥饿目标相差甚远。
尽管前路挑战重重,屈总干事表示“我们仍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指出,全球多个次区域已取得良好进展,拉丁美洲的成就尤其令人鼓舞。然而,非洲的饥饿水平仍然极为严峻,从2022年到2023年再度上升,增加了0.5个百分点,令人担忧不已。
屈总干事指出,各区域的进展并不均衡,粮农组织正在监测人们获取健康膳食的经济能力,这一指标对于制定相关政策至关重要。2022年的数据显示,尽管全球在后疫情时期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数有所下降,但非洲的相关数字却出现了大幅增长,且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粮农组织一贯立足客观实证,科学制定政策咨询、技术意见、专题报告和行动建议,为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的工作提供支持,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领域提供宝贵的公共产品。
本次七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特别关注援非议题,这也是七国集团现任轮值主席国意大利确定的关键优先事项。会议还讨论了移民、气候与能源关系和粮食安全等重要议题,并强调需要与时俱进,改革治理机制,确保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能够惠及所有人。
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高投入产出比,推动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是此次会议重点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
屈总干事强调指出:“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他指出,《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在119个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中,近三分之二获取资金的能力有限或一般。在获取资金能力最弱的国家,食物不足发生率也更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报告调研的国家中,74%至少受到导致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至少一项主要驱动因素的负面影响,包括武装冲突、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经济放缓和衰退。屈总干事表示,未来应结合这些研究结果,将粮食安全和营养目标纳入人道主义、气候和发展供资项目,确保各项努力能够更加精准地解决这些问题。
屈总干事呼吁:“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发挥现有金融工具的作用,推动国际融资体系向更加包容、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努力为融资困难国家提供更多支持。《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模式,包括将税收与粮食安全成果挂钩、发展混合融资伙伴关系,并逐一进行了详细评估分析。
屈总干事还特别呼吁七国集团支持为小规模农民提供气候保险,增强他们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地理标志:促进农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会议还重点讨论了地理标志对于促进农村及农业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地理标志是用于某些农产品的标签,这些产品来自特定的地理产地,且因为这一产地而具备特定的品质或是享有盛誉。
粮农组织一直在推动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应用。自2007年以来,粮农组织与30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利用地理标志提升整个当地农产品价值链参与主体的收入,促进环境保护,并推动实现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
屈总干事在9月26日举行的“意大利地理标志会议”边会上指出:“地理标志也是传承传统知识、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保护和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对非洲国家来说,发展地理标志产业具有巨大潜力,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推动地理标志的发展,粮农组织将与意大利农业、粮食主权和林业部合作,于2025年2月18-21日举办全球地理标志国际会议。
Christopher Emsden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291 [email protected]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